代謝症候群 : 一個常見卻又容易被國人忽略的健康頭號殺手
最近來院健檢的民眾發現今年的報告跟去年相比,自己的血壓跟腰圍增加了 (分別超過135 mmHg 以及 90 cm),血液檢查部份關於血糖跟血脂的項目也多了些紅字 (空腹血糖 105 mg/dL, 三酸甘油酯 200 mg/dL),這些現像是暗示我們身體出了甚麼狀況﹖而這樣的情形對我們未來的身體健康有甚麼長遠的影響?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
這位民眾的診斷是代謝症候群,下表顯示代謝症候群的五項危險因子,若符合三項或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常常其中一項危險因子出問題,就容易會有另外一項以上的異常。代謝症候群暗示我們身體狀況已經亮起了黃燈,若情況沒有改善,比起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往後更容易得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疾病。
重新看待十大死因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死亡人數不但遙遙領先心臟疾病,肺炎等疾病位居於首位,也蟬聯多年榜首的位置。癌症對國人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也為患者及家屬帶來龐大的心理及生活壓力。
但是,前面提到有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比起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更容易有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等等相關疾病。如果依據衛福部所公布十大死因的資料可以發現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的疾病死因其佔所有死亡人數已超越癌症 (58840> 51656),而此一現象也早已經存在多年了。
台灣洗腎密度全球第一,被稱為洗腎王國。一般民眾往往認為洗腎是吃藥造成的,但實際上造成國人洗腎的主要成因:高血壓加上糖尿病佔比就已超過6成,而以上這兩種疾病也和代謝症候群有關;再者隨著高齡化的趨勢,失能、失智的年長者人數也是逐年在增加,失能、失智對患者本身不僅造成生活品質很大的影響,其衍生的照顧問題也造成社會、家庭、個人的龐大負擔,而代謝症候群所衍生的併發症也是國人失能、失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而台灣對於疫情的控制獲得各國好評,所謂防微杜漸,代謝症候群的出現是個警訊,也是我們”超前部署”的良機,藉由生活型態的改善扭轉我們人生下半場的身體健康。
下一篇文章我們會來談談如何有效的避免代謝症候群,以及順帶讓大家了解飲食及運動對我們身體有多麼大的影響
衛生福利部
台灣腎病年報
PL Huang Dis Model Mech. 2009; 2:231-7.
Liaw FY, et al. Sci Rep. 2016; 6:22750.
D Vancampfort et al. J Intellect Disabil Res. 2020; 64:804-81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