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飄來的熟悉古早味,那不只是味道,更承載著對過去的回憶與情感。記憶不只是技能,更是我們與人、與世界的情感連結。當有一天,我們認不出身邊的親友;生活技能、珍貴的回憶也慢慢流失,甚至連鏡中的自己都不再認得,那將多麼可惜。
失智症讓這一切漸漸模糊,它的成因雖然複雜,但隨著醫學進展,部分可逆的風險因素已逐漸釐清。我們目前還不能改變基因,但可以選擇怎麼生活來避免失智症的發生。
根據最新的大型綜合研究 [1],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
教育與工作:大腦最好的健身房
教育與職場工作皆有預防失智的效果,特別是工作,越富有挑戰性、越能刺激思考,就越能預防失智症發生 [2]。而教育的關鍵,不在學歷,而是在於知識與能力的學習 [3-4]。活到老,學到老,就是保護大腦的最佳策略!
保護聽力:聽見世界的美好
聽力每下降10分貝,失智風險就可能上升 4%~24% [5–6]。而配戴助聽器可顯著降低失智的風險 [7]。日常中,也別忽視噪音傷害,年輕時保護耳朵,就是為未來大腦健康打下基礎。
頭部外傷:一次撞擊,記憶可能就不再完整
跌倒、車禍、或任何讓頭部受到撞擊的意外,都會提高日後失智的風險,而且受傷年齡越小,風險越高 [8]。此外,競技運動,像橄欖球、美式足球、足球這類常有頭部接觸的活動,都有可能增加失智的風險 [9]。一些大型觀察性研究發現:職業足球員越頻繁使用頭部頂球,未來失智風險增加越多 [10]。
吸菸燻黑的不只是肺,還有記憶
愈早開始吸菸,愈容易在老年出現失智的問題。但只要願意戒菸,風險就能降到和從沒吸過的人一樣低,越早戒,效果越好[11–13]。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Lancet. 2024; 404(10452):572-628.
2. BMJ 2021; 374: n1804.
3. Ageing Res Rev. 2020; 58, 101005
4. Am J Epidemiol. 2021; 190:817-826
5. E Clinical Medicine. 2023; 66, 102319
6. Arch Neurol. 2011; 68:214-220
7. JAMA Neurol. 2023; 80:134-141
8. J Neurotrauma. 2023; 40:620-634
9. J Neurotrauma. 2023; 40:1512-1523
10.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22; 32:1389-1399
11. PLoS One. 2015; 10, e0118333
12. Alzheimers Dement. 2023; 19:2975-2983
13. JAMA Netw Open. 2023; 6, e2251506
期待陳醫師的新文章!
回覆刪除受惠良多,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