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3的文章

為什麼會得第二型糖尿病 ? 一場勞資協調失敗的結果

門診不少人會疑惑﹕「我不太吃甜食,為什麼檢查會發現血糖過高?」,「我不胖,還年輕,怎麼會得糖尿病?」。 為什麼會得第二型糖尿病(以下簡稱糖尿病)?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分泌的" 胰島素 " 不足。 胰島素不是藥 ,是你體內的荷爾蒙 胰島素是每個人體內都有的「荷爾蒙」 ,由胰臟中的 胰島 β細胞所分泌 ,負責讓升高的血糖回到正常值。但 隨著年紀的增加,β細胞量以及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會逐年減少 (員工會屆齡退休離職 ,只是"我們身體"這家公司沒辦法補新血 )  [1],這也是為什麼年紀越大,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就越高 。 員工  (胰島細胞)  變少,但工作量 (胰島素阻抗) 卻增加 另一方面,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會變差,也就是 " 胰島素阻抗 " 增加,這讓β細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降低血糖。造成 " 胰島素阻抗 " 增加的原因很多 ,像遺傳,年紀增長, 少運動 , 偏好精緻醣類或加工食品 , 肥胖 等等因素,其中不少專家認為 腹部的內臟脂肪是主因之一 [2]。有個簡單方式可以讓我們知道內臟脂肪多寡,那就是腰圍。男生腰圍建議小於90公分,女生小於80公分。 人生如戲 ,胰島細胞如君 " 胰島素阻抗 " (工作量) 的增加 ,讓胰島 β細胞需要 " 加班 " 才能把血糖降下來 ,此時我們血糖雖然還是正常,但 β細胞已逐漸過勞  (圖中綠燈區) 。 長期工作過勞 會讓我們想 離職 , β 細胞也一樣 , 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會加速 β細胞的凋零 [3]。 剩下來的 β細胞要應付原本所有的工作量,就更過勞,進入惡性循環 。 當殘餘的 β細胞無法負擔所有工作量時,血糖開始偏高 (圖中黃燈區) (空腹血糖 > 100, 飯後血糖 >140 mg/dL), 情況沒有改善,就進展成糖尿病 (圖中紅燈區) (空腹血糖 >125, 飯後血糖 >200 mg/dL)。 糖尿病,一場勞資協調失敗的結果 診斷糖尿病時,我們殘餘的β細胞通常剩不到一半 [4], 當 β細胞剩不到 10 %時,通常都需要外來的胰島素 來幫忙分擔工作了,所以為什麼有些人要打一輩子胰島素,因為員工 (β細胞) 幾乎都跑光了,只好靠兼職人員(胰島素)幫你做事。 降工作量

得第二型糖尿病以後有機會不吃藥嗎 ? 二部曲-2:胰島素登入,時間決定命運

海難或地震救生,搜救時間有黃金72小時,以提高生還者的存活率; 胰島素也有黃金治療時間 。 前文 提到,早期短暫的胰島素治療,可以讓部分第二型糖尿病 (以下簡稱糖尿病) 的患者不需要靠藥物就控制好血糖。為何有些人可以成功停藥,有些人則否?根據過往的研究, 胰島素起始治療的時間點是至要的關鍵 。 黃金的兩年 影響停藥成功與否的因素很多,像是年紀、體重、治療前的血糖高低,但眾多因素之中,是否在 罹患糖尿病的 " 兩年內 " 施打胰島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1]。 前面 提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短暫胰島素治療後, 一年不需要吃藥控制的比例大約是4成 [2, 3]。但如果在罹患糖尿病 兩年內就施打胰島素,成功率可以提升到" 7成以上" (分別是1年內 77.8%,2年內70.6%) 。 即使到了 第三年 才施打也有 將近6成成功率(58.3%) , 但如果 超過三年才施打 ,成功率就下降 到不到20% [1]。 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但胰島素拖久不打可是吃虧 然而,相較其他國家,國人對於胰島素治療的態度普遍較為保守。之前還有患者說:" 媽媽遺言有交代 , 不能打胰島素 。  " 根據研究 ,台灣糖尿病患者 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都拖到比較久的時間,血糖比較高的時候才開始施打胰島素 [5, 6]。 然而,多項研究顯示 [7-10],在 糖尿病初期 時適時接受 胰島素治療的效果較佳 。相較於拖延至後期才開始治療,此時所需的 胰島素劑量較少 , 低血糖風險較低 , 體重增加的較少 ,糖尿病相關 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較低 ,然後所需要服用的 藥量也比較少 。 三顧茅廬,諸葛孔明借東風;三管齊下,胰島細胞迎春風 胰島素是一種「荷爾蒙」,存在於每個人體內,由胰臟中的β 細胞所分泌 , 但隨著年紀的增加,β 細胞功能也會逐年衰退2-4% [11] ,殘存的 β 細胞功能越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就越容易 ,生活品質也較好 。所以如何保護殘存的 β 細胞就成了漫長糖尿病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 下一篇 我們再來介紹 。 參考資料 1.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2016; 4:e000270.  2. Lancet. 2008; 371: 1753-60. 3. Lancet Diabetes Endoc

得第二型糖尿病以後有機會不吃藥嗎 ? 二部曲-1:胰島素登入

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成功地在諾曼第登陸,為盟軍在西線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就像大型戰役,適當的策略可以奠定勝基, 當我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以下簡稱糖尿病)時 ,適時將胰島素登入在我們的治療選項,可以有效改善爾後漫長糖尿病人生中的生活品質與血糖數值。 在古早年代,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策略是將胰島素留到最後才使用,這讓一些民眾對於使用胰島素持有藥石罔然,病程進入"末期",胰島素要打一輩子的刻版印象。但是近20-30年來陸續的研究發現,在 病程初期 就使用 短暫的胰島素 , 可有效的改善後續血糖數值 ,並可 大幅提高完全不用藥物治療的機會。 早期" 兩周 "胰島素治療,就可大幅提高糖尿病患者不靠藥物就控制好血糖的機率 研究人員將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種治療方式,一組用胰島素,另一組用口服降血糖藥, 當高血糖獲得控制2周後,所有治療藥物都停止使用 ,然後追蹤1年。 停藥期間,如果空腹血糖>126 mg/dL或餐後血糖>180 mg/dL,就視為停藥失敗。 一年後,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停藥成功率為 45%,明顯高於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 (26.7%) [1]。 2013年發表的統合性研究,蒐集過去1645篇的研究成果,也得到類似的結論:剛開始有用胰島素者,超過4成的人(42.1%)在一年後仍可以成功停用藥物 [2]。 以前英文課本說:「一天一蘋果醫師遠離我」,現在的醫學研究明確表示:數天胰島素藥物遠離我。 短暫胰島素過後 ,藥吃的比較少,血糖控制更好 是否有更長期的研究呢?剛好有台灣的本土研究追蹤了5年 [3]。該研究也將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組:一組使用胰島素,另一組使用口服藥。不過讓患者使用比較久的胰島素治療時間 (半年)。研究發現, 5年後 , 使用過胰島素的患者 中有 近三成 的人這段期間是 不需要任何藥物 就有良好的血糖控制, 比例明顯高於只用藥物組(27.3% vs 6.3%)。 那些停藥失敗的人也不是一無所獲, 有用過短暫胰島素的人,這5年期間血糖控制都比吃藥組好, 且使用的 藥物劑量約只有 " 1/4 " 。 我們都希望藥吃少一點,血糖控制更好一點 ,這些是辦的到的, 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短暫的胰島素治療。   拔獅子的鬃毛,頭髮還是長不回來,但及時短暫的胰島素治療,確實可以要回好的生活品質,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