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塔曼山(新北最高峰)O繞 拉拉山

塔曼山素有「魔幻森林」之稱,加上一直想去拉拉山神木園區走走 ,就安排這次的行程 ,一次滿足兩個願望 (樹木之旅) 登山口上塔曼山頂,沿途都在樹林之間 ,緩上坡沒有危險路段 , 踩在富有彈性的樹根路上(像加里山杜鵑嶺段) ,輕鬆上行 。 被山老鼠砍掉的樹 塔曼山著名景點:魔幻森林 利用倒臥的樹當通行陸橋 塔曼山三角點 開始從塔曼山前往拉拉山  (某幾段路徑不明顯,中間還有山老鼠的綁帶以致誤導走錯路,要時刻確認離線地圖) 塔曼繞拉拉山路上的巨木(但跟拉拉山神木園區比還是小),越靠近拉拉山巨木越多 達觀亭旁的拉拉山巨木(從這開始進入拉拉山神木園區) 園區有20幾棵巨木,只有一顆扁柏巨木,其餘皆是紅檜 其中有幾棵因為雷擊及強降雨而倒伏,根據研究,氣候變遷導致的強降雨是台灣巨木的殺手。山老鼠固然可惡,但巨木的消失,全體人類造成的溫室效應要負更大的責任。 因強降雨倒伏的巨木 在拉拉山遊客中心遠眺南插天山

瘦瘦針在預防「肥胖相關癌症」的效果

肥胖、糖尿病與癌症風險 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T2DM)已被證實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1-3]。多項長期研究也指出, 減重手術 可明顯 降低「肥胖相關癌症」(obesity-related cancers, ORC)發生率, 估計可 減少約 32–45% [4-5]。 減重手術能防癌,那腸泌素「瘦瘦針」呢? 既然同樣能減重,那腸泌素(俗稱「瘦瘦針」)究竟會降低還是提高 ORC 風險?最新的長期觀察性研究(平均追蹤 7.5 年、最長 12.9 年)提供了答案 [6]。 腸泌素可提供額外抗癌的效果 研究直接比較第一代腸泌素(主要為 liraglutide;商品名胰妥善、膳纖達)與減重手術,在肥胖合併糖尿病成人中預防 ORC 的效果。結果顯示,相較於減重手術,腸泌素在預防 ORC 上並不遜色;進一步校正「體重變動」後, 腸泌素能提供額外減少「肥胖相關癌症」(ORC) 風險達41% ,有「超越減重」的保護效果。 不要忽略生活型態的調整 最後,無論選擇哪條路,生活型態仍是抗癌與體重控制的根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限酒、睡眠到位,加上依年齡與風險做該做的癌症篩檢(如乳癌、大腸癌),才能把風險真正壓低。 參考資料 1. Lancet Reg Health Eur. 2024;45:101034. 2. Diabetologia. 2023;66:657. 3. Diabetes. 2020;69(7):1588–1596. 4. JAMA. 2022;327(24):2423–2433. 5. Obesity. 2023;31(9):2386–2397. 6. eClinicalMedicine. 2025;83: 103213

輕鬆測得到,又準確的長壽預測指標

有些患者會詢問:「除了到醫院抽血、照影像,有沒有什麼數據能在家就輕鬆測,而且又能準確反映健康狀況?」 答案是—有的。不用扎針,而且更準,只要配戴穿戴式裝置,在手錶或手機裡就可以隨時輕鬆取得,那就是最大攝氧量 (VO2 max)。 長壽指標預測之王:VO2 max VO₂ max 是「心肺適能」的綜合指標,能反映心、肺、循環系統和肌肉的整體表現。研究發現, 它對於死亡風險的預測力,比抽菸、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傳統危險因子還要精準 [1]。 因此,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把 VO₂ max 當作健康檢查的一部分,長期追蹤 [1]。 VO2 max 越高,壽命越長,疾病風險越低 研究證實,隨著VO2 max數值的提升,不只死亡風險下降,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癌症等國人常見的健康殺手,其發生率也會同步降低 [2-5]。更重要的是 這個趨勢沒有「極限」 , VO2 max 數值越高 , 上述的優勢就越明顯 ,越高越好 [2-5]。 每增加約 3.5 VO2 max,死亡風險就減少11% [6]。特別是 70 歲以上的長者,如果能維持較高的 VO₂ max,獲得的健康與長壽紅利更是顯著 [2]。 如何提升 VO₂ max? 1. 循序漸進,以每週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為目標。 2. 重量訓練,每週至少 2 次,強化肌力與耐力。 3.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若行有餘力,進行 85-95% 最大心率的間歇訓練,可更有效提升VO2 max [7]。(例如:快走或慢跑 1-2 分鐘,接著衝刺 30-60 秒,重複數次) 大道至簡 比起吃一堆保健品、花錢打針,把身體動起來才是最實在的保養。不要小看每天的家事、快走、爬樓梯。你不是只是在流汗,而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參考資料 1. Circulation. 2016;134(24):e653–e699. 2. JAMA Network Open. 2018;1(6):e183605. 3. Am J Cardiol. 2018;121(1):41-49. 4. Ann Epidemiol. 2017;27(7):442-447. 5. JAMA Netw Open. 2023 Feb 1;6(2):e230842. 6. M...

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 (中)!慢性病控制的重要性

前文 提及,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可以透過努力來預防,或至少延緩發生的時間 [1]。尤其在慢性病的控制上,持續用心,就能為大腦健康多爭取不少時間。 高膽固醇,堵的不只是血管 一項涵蓋百萬人的研究發現, 當 LDL 膽固醇超過 116 mg/dL 時 ,失智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2]。近期另一項大型研究也指出, LDL 每增加 1 mmol/L(約 38 mg/dL),失智風險就會提高 8%  [3]。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風險在 65 歲以下的人身上更為顯著 [4]。 運動,依然是良藥 令人欣慰的是,運動能有效降低失智的風險。 尤其是從完全久坐,到開始進行任何程度的身體活動,風險下降的幅度最大 [5]。這意味著,哪怕只是多走幾步路,都可能對大腦帶來長遠的益處。 血糖穩了,大腦也更安心 糖尿病愈早發生,失智風險也會跟著升高---- 發病每提早 5 年,風險就增加 24%  [6]。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差,風險也就越高。此外, 血糖藥物在預防失智上可能也發揮不小的作用 。根據台灣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若依照醫囑服用二甲雙 (metformin),失智的機率可下降高達 72% [7]。 別忽視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中年時期就該積極控制血壓( 收縮壓 ≤130 mm Hg ),這是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治療高血壓除了有助於減少血管損傷,也能降低未來的失智風險 [8]。研究同時發現, 降血壓藥物不會增加失智的風險,反而對認知障礙與失智症有保護作用 [9]。 腰圍與體重,也與大腦健康相關 中年肥胖與隨後發生的失智症相關 [10],特別是腰圍,腰圍越寬廣,失智症風險增加越多 [11]。對於過重 (BMI 25 – 29.9 kg/m²)或肥胖的患者 (BMI ≥30 kg/m²), 只要減掉 2 公斤,就能幫助預防失智 [12]。而且透過飲食、運動來減重比減重手術更能降低失智風險 [13]。 參考資料 1. Lancet. 2024; 404(10452):572-628. 2. PLoS One 2023; 18: e0289893. 3. Alzheimers Dement (Amst) 2023; 15: e12395 4. Lancet Healthy Longev 2021; 2: e498–506 5. Br J Sports...

減重新藥: 腸泌素,不只是抑制食慾,更幫你健康的挑食

甜點是另一個胃,燒烤店的肉香、炸雞排的香氣,一再刺激我們的食慾。 繁衍需要熱量,但遠古時代高熱量食物取得不易,演化天擇機制下,讓我們大腦特別喜歡這類的食物,因為那代表了更高的存活率與繁衍機會。但現今,高熱量食物垂手可得,祖先留給我們的「生存優勢」,反而成了我們對抗美食誘惑的「天生劣勢」,進而促成過重與肥胖。 腸泌素:幫你抵擋原始的慾望 近期腸泌素的問世,成為許多人對抗體重上升的幫手。使用過腸泌素的人發現,自己的食慾明顯下降。 但近期研究發現 [1]:不是簡單的「甚麼都不想吃」,而是 特別不想吃那些高油、高糖、精緻澱粉的垃圾食物 。相反地,對於 蔬果、天然的原型食物這類比較健康的食物,並不會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進一步的腦部影像研究顯示,當使用腸泌素的人看到甜點、炸物這些高脂高糖食物的圖片時,大腦中負責處理獎賞與慾望的區域,活化程度顯著降低。換句話說,腸泌素幫助我們對抗從祖先遺傳下來的原始衝動,讓我們養成一種「健康的挑食」習慣,不再對垃圾食物念念不忘。 參考資料 1. Nat Med. 2025 Jun 24.

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 (上)!

巷口飄來的熟悉古早味,那不只是味道,更承載著對過去的回憶與情感。記憶不只是技能,更是我們與人、與世界的情感連結。當有一天,我們認不出身邊的親友;生活技能、珍貴的回憶也慢慢流失,甚至連鏡中的自己都不再認得,那將多麼可惜。 失智症讓這一切漸漸模糊,它的成因雖然複雜,但隨著醫學進展,部分可逆的風險因素已逐漸釐清。我們目前還不能改變基因,但可以選擇怎麼生活來避免失智症的發生。 根據最新的大型綜合研究 [1], 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 教育與工作:大腦最好的健身房 教育與職場工作皆有預防失智的效果,特別是 工作,越富有挑戰性、越能刺激思考,就越能預防失智症發生 [2]。 而教育的關鍵,不在學歷,而是在於知識與能力的學習 [3-4] 。 活到老,學到老,就是保護大腦的最佳策略! 保護聽力:聽見世界的美好 聽力每下降10分貝,失智風險就可能上升 4%~24% [5–6]。而 配戴助聽器可顯著降低失智的風險 [7]。日常中,也別忽視噪音傷害,年輕時保護耳朵,就是為未來大腦健康打下基礎。 頭部外傷:一次撞擊,記憶可能就不再完整 跌倒、車禍、或任何讓頭部受到撞擊的意外,都會提高日後失智的風險,而且受傷年齡越小,風險越高 [8]。此外,競技運動,像橄欖球、美式足球、足球這類常有頭部接觸的活動,都有可能增加失智的風險 [9]。一些大型觀察性研究發現:職業足球員越頻繁使用頭部頂球,未來失智風險增加越多 [10]。 吸菸燻黑的不只是肺,還有記憶 愈早開始吸菸,愈容易在老年出現失智的問題。但只要願意戒菸,風險就能降到和從沒吸過的人一樣低,越早戒,效果越好[11–13]。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Lancet. 2024; 404(10452):572-628. 2. BMJ 2021; 374: n1804. 3. Ageing Res Rev. 2020; 58, 101005 4. Am J Epidemiol. 2021; 190:817-826 5. E Clinical Medicine. 2023; 66, 102319 6. Arch Neurol. 2011; 68:214-220 7. JAMA Neurol. 2023; 80:134-141 8. J Neurotrauma. 2023; 40:620-634 9. J Neurotrauma. 2...

Statin 藥物真的會傷肝嗎?

Statin 類藥物是廣為人知的降膽固醇藥物,已有 大量研究 證實,它們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許多民眾仍擔心 statin 可能傷肝,因此對使用這類藥物有所顧慮。 確實,根據臨床研究,約有 1–3% 的 statin 使用者會出現肝指數(ALT/GPT)升高的情況 ,但 多半會在「持續服藥」的情況下自然回復正常 。真正出現肝指數持續升高(超過正常值3倍)的比例約為 0.1–0.2%,而符合藥物性肝損傷(DILI)診斷、且需要停藥的個案更是極少,發生率不到萬分之一(<0.01%)[1]。 Statin藥物真的會傷肝嗎? 過往科學家就觀察到 statin 能減少肝臟發炎、抗血管新生,甚至能改善門脈高壓 [2-4] ,這些都與肝硬化 、 肝癌的形成息息相關。不過,這些實驗數據的發現,對我們的肝臟到底有沒有實質的幫助?近年的大型臨床研究給了我們更清楚的答案。 使用 statin 可降低肝病、肝癌與肝硬化風險 一項涵蓋超過178萬人、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發現 [5]:規律使用 statin 的民眾,罹患 肝癌的風險下降 42% 至 74% , 肝硬化風險降低約 30% , 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了 28% 。但這類的保護效果要在statin 藥物 使用超過一年 才會顯現。更重要的是,那些原本肝功能就不佳(肝纖維化指數偏高)的人,從 statin 中獲得的保護效果更大。此外對於糖尿病患者和男性,statin 的肝臟保護力也特別顯著。其他針對慢性肝炎,B型與C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的大型研究也證實 [6-7]:statin 不僅能減少肝癌與肝衰竭的發生,也能減緩肝硬化的進展。換句話說,statin 不只是保護心血管,對肝臟也有實質助益。 Statin 也有助於預防脂肪肝 脂肪肝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 [8]。若控制不當,脂肪肝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好消息是,近期大型研究顯示,statin 不僅能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9],對已經罹患脂肪肝的患者,也能減少肝發炎與肝硬化的風險。 過去我們可能會因為擔心傷肝,而不敢使用 statin。透過這些最新的臨床研究,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評估這類藥物的利弊。 參考資料 1.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2 Jan 10; 10(3):543–552. 2. Nat Cell Bi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