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有些事專科醫師想的跟你/妳不一樣 (永和社大秋季班健康課程)

健康是我們下半生最重要的財富,現代資訊發達,網路資料取得容易,但有時候未必正確。或許是醫療高度的專業性,讓民眾跟專業人員存在著醫療知識的落差;有些事我覺得很重要,但民眾感覺不是那麼關心;有些事民眾很在意,我反而覺得沒那麼重要。 擁抱健康不是難事,也不需要花很多金錢,只要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會走到健康樂活的終點。 課程羅列民眾關心、也跟我們健康高度相關的議題,用”簡單”的圖表闡述”艱深”醫學論文的發現。 在 健康樂活的旅途上 ,希望能讓大家少走些冤枉路。 課程大綱連結

血壓究竟要控制在多少

高血壓:現代人的健康隱患 高血壓 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也 是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重要推手 。這些高血壓併發症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相關疾病甚至佔據了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二、四、六、九名 [1]。雖然高血壓可能致命,但只要我們願意留心,它其實相對容易控制。許多研究指出,只要能控制血壓,就能有效減少高血壓相關的併發症,甚至降低總死亡風險 [2-3]。 血壓目標:數字背後的健康風險 我們的血壓究竟應該控制在多少?坊間對此有不同的傳言。有些人認為:收縮壓(高壓)可以放寬至140或150 mmHg,嚴格的血壓目標只是徒增心理負擔,甚至落入醫藥的商業陷阱。但這些觀點是否禁得起考驗? 收縮壓(高壓)超過120 mmHg,高血壓相關風險就開始產生 2014年發表的文獻,分析了1.25億人的資料發現: 收縮壓小於115 mmHg的人,終生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最低 , 收縮壓每增加20 mmHg , 腦出血的風險就增加44% , 心肌梗塞的風險就增加41% ;此外心衰竭、腦中風、猝死的風險也全都增加 [4]。其中 年輕族群(30-59歲)所受到的影響遠大於年長者(60歲以上) ,因此年輕人更不能掉以輕心。台灣的學者分析國人的資料也得到相似的結果 [5]:收縮壓超過120 mmHg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 血壓越高預後越差 。 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可大幅減少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 血壓應該控制到什麼程度一直是醫界關注的議題。2015年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SPRINT」給出了更明確的答案 [6]。該研究發現,將 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 附近 (積極治療組)的人,其 心臟病 、 中風和心衰竭的發生率 比那些目標血壓在140 mmHg以下(傳統目標組)的患者 低了約25% , 總死亡風險減少了約27% 。由於效果顯著,為了保護傳統目標組患者的健康權益,該研究提早終止。 後續根據 華人 所做的大型臨床試驗「STEP」也得到相似的結果:將收縮壓目標控制在 110-130 mmHg的人 ,其 心臟病、中風 的 發生率比 目標 血壓在130-150 mmHg的人低了約33% ,心衰竭風險低了約73%,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少約28% [7]。 結論 綜合以上,將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 左右不僅可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更可延年益壽。至於坊間流傳的年長者血壓目標可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