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為什麼要控制糖尿病,從糖尿病與癌症的關聯說起

癌症長期以來一直居於國人死亡原因的首位,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聞癌色變,血糖高卻可能被我們忽略,但你/妳知道糖尿病會增加癌症風險嗎 ? 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肝、胰、大腸癌 許多大型研究經過長期的追蹤觀察,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相較於一般人, 罹癌的風險要高出10-20%不等  [1-2]。有癌王之稱的 胰臟癌 ,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超過一般人的2倍 。 化療效果不佳的 肝癌 ,風險 也是 超過2-3倍 。 大腸癌 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是 高出20-30% 不等。 糖尿病不只增加罹癌風險 ,也增加罹癌後死亡風險 糖尿病患者不僅罹癌風險較高,血糖控制不佳會刺激癌細胞的增長與轉移 ,從而增加死亡的風險 [3] 。根據研究 ,相較於一般人,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約高出 20-30% 不等 ,其中胰臟癌更是超過 60%  [1-2] 。此外 , 血糖控制越差的人死亡風險也越高 [4] 。 平均血糖增加,罹癌風險也增加 高血糖被認為可能是導致罹癌的因素之一 ,根據針對超過50萬名糖尿病患者所做的研究 [5],我們發現 平均血糖每增加 " 18 mg/dL" , 男性罹癌的風險 就會 增加 5% , 女性 則 增加 11% 。 平時血糖控制不佳時,或許並不立即感受到明顯的症狀,但這看似微小的問題,卻可能在日後帶來巨大的風險。 逝者已矣 來者可追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從現在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控制血糖,從而減少罹癌的風險 ,給自己和家人更美好的未來 。  參考資料 1. Diabetes Care. 2020; 43:2313-2322.  2. Sci Rep. 2020; 10:17376. 3. Cancers (Basel). 2021; 13: 5735. 4. N. Engl. J. Med. 2011;364:829–841. 5. PLoS Med. 2009;6:100020. 

端午吃粽,血糖如何控

端午節粽子是應景的食物 。然而 , 粽葉裡面包的糯米具有相對較高的升糖指數 ,可能導致較高的餐後血糖 。此外 , 粽子的製作方式通常也增加其熱量,進一步使血糖控制變得困難 。不過我們還是有一些方式 ,在應景的同時 ,也可以控制好我們的血糖 。 糙米、五穀米取代糯米 米飯是粽子的主體 , 可以考慮選擇使用糙米或者五穀米來取代傳統的白糯米,因為這些食材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 , 有助於穩定餐後高血糖 [1] 。 進食順序會影響餐後和長期血糖表現 我們平常吃正餐除了澱粉類(例如 :米飯 、麵等 ) ,尚有蛋白質( 例如 :肉 、蛋 、豆腐等 )及葉菜類的食物 。 過往就有不少研究發現 , 不論是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 ,儘管吃的東西一樣 ,但進食的順序不同 ,對於我們餐後的血糖以及長期血糖的影響也不同 [2] 。 先攝取蔬菜和蛋白質,最後再吃澱粉 飲食順序習慣 先吃澱粉類的人 , 餐後血糖 比起最後才吃澱粉類的人大 約高 20-30 %左右 [3] ,長期血糖表現也較差 , 糖化血色素絕對值約高 0.6% [2] ,這樣算是不小的差距 , 約需一顆血糖藥才能克服 。 餐後簡單的活動有助緩解餐後高血糖 餐後休息 30-60 分鐘後 ,從事 簡單的活動  (例如 洗碗 、打掃 , 散步 ,騎腳踏車 ) 可以有效減緩餐後高血糖 [4] 。特別 是在享用豐盛的大餐或品嘗大量精緻澱粉類食物後,進行這些活動的效果更為顯著   [5] 。這讓我們享受美食的同時 ,又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的負擔 。 參考資料 1. http://www.glycemicindex.com/index.php 2. J Clin Biochem Nutr. 2014; 54:7-11. 3. Diabetes Care. 2015; 38: e98–e99. 4.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8; 50:2387-2397.  5. Diabetologia. 2016; 59:2572-2578. 

血糖藥跟你想的不一樣,不僅不會傷腎,有些藥還可以護腎

前文 提到 糖尿病是造成台灣民眾洗腎的主因 ,每年新的洗腎患者中大約有 "46.2%" 是因為糖尿病所導致。 當我們擔心服用藥物會傷腎而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實際上我們正一步步邁入洗腎的深淵。事實上經過長時間的臨床研究 , 血糖藥都 "不會" 傷腎 ,有些血糖藥反而顛倒過來可以保護我們的腎臟 。 人會老,腎臟也會,糖尿病更會加速腎功能退化 一般人隨著年紀的增加 , 腎功能也會緩步的退化 , 80歲以上的長者腎功能大約只有30歲年輕人的 "一半" 左右 [1] 。若不幸罹患糖尿病 , 腎功能衰退速度更是以 "倍" 速在進行 ,而且血糖控制越差者衰退速度更快 [2] ,這也解釋為什麼台灣洗腎患者最大宗族群是糖尿病的原因 。 所以大家期待有種藥可以控制血糖 ,又可以讓腎功能衰退幅度減緩 ,而這一切在SGLT-2 抑制劑問世後實現了 。 血糖藥可以顧腎 ,延緩15年面臨洗腎的困境 從圖可以看出 ,使用 SGLT-2 抑制劑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速度明顯減緩 。 這樣的效果讓未來需要 洗腎的風險減少了 " 55%" [3] ,讓糖尿病腎病變患者 晚 "15年 " 面臨到洗腎的困境 [4 ]   。特別的是後續研究發現 : 保護腎臟功能的效果在 非糖尿病患者一樣有效 ,也沒有造成明顯的低血糖風險 [5]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我們都希望有健康的身體 ,前人辛苦累積的醫學數據,可以幫我們更客觀地達成目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參考資料 1. Am J Med. 1986; 80:435-42. 2.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2; 7:401-8. 3. N Engl J Med 2016; 375:323-334 4. Kidney 360. 2021; 2:1042-1047. 5.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an; 9:22-31.